石家庄代表处  |  唐山代表处  |  秦皇岛代表处  |  邯郸代表处  |  邢台代表处  |  保定代表处  |  张家口代表处  |  承德代表处  |  沧州代表处  |  廊坊代表处  |  衡水代表处  |  辛集  |  定州

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
| 环卫一体化委员会

| 美丽乡村建设专委会 | 电商专业委员会 | 碳中和专委会 | 健康乡村建设专委会  | 京津冀智慧农业专委会 | 有机食品委员会  |  健康管理服务专委会

 |  项目服务专委会  |  县域产业服务委员会  |  乡村产业专委会  |  油莎豆产业专委会  |  规划设计研究院  |  乡村服务委员会  |  教育培训委员会  |  三农带头人专委会 

三农服务委员会

南和殡改:破了三块冰 显了三重效

“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平凡而朴实、勤劳而善良的代向河老人。”今年3月的一天,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闫里乡大郝村,伴随着低沉庄重的哀乐,在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主持下,享年88岁代向河老人的丧事,按照文明葬礼的流程顺利完成。这场葬礼,只是南和全县域推进绿色殡葬改革(以下简称绿色殡改),实行“以人为本、厚养礼葬、丧事新办”的普通一例。

家人离世搭灵棚连日播放哀乐,乡里乡亲不堪其扰;坟前祭祖大量焚烧祭品,烟火纸灰缭绕飞旋;修坟建墓明争暗比,光看谁家坟头高坟堆大......传统丧葬习俗的深重积弊,不仅给南和县城乡群众带来难言的经济、精神负担,而且导致土地侵占严重、生活环境损害加深。

2019年下半年开始,南和县按照“党委主导、政府推进、因地制宜、公益惠民”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厚养礼葬”理念,找准重点、精准发力,聚焦难点、持续攻坚,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殡改,成为一项得民心、除积弊、树新俗的德政民生工程。

对照点发力,契合实际用力——

南和殡改破了三块“冰”

一破顶层设计“冰”,全面全域推进。在南和县,绿色殡改是响当当的党政“一把手”工程,被纳入精神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行统筹部署整体推进。正是有此决心和思路,改革才得以迅速推开。

结合国家《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等十六部委《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充分调研全域丧葬习俗、群众意愿,掌握乡村现有陵园和“三沿六区”内散埋乱葬情况基础上,2019年7月南和县正式出台《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工作三年攻坚计划(2019-2021年)》,提出了“全域推进、先梳后堵、分类实施、柔性管控、长效施治”原则,决心用两年半时间建立起可操作、可复制的改革推进机制。

为从体制、机制上保证绿色殡改顺利推进,南和县在“实施方案”中不仅明确制定了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管理、老旧墓地“瘦身”绿化、全民惠葬、丧葬习俗改革等方面的实施标准和操作办法,而且压实了组织领导、资金保障、舆论引导、督导考核等责任分工。

二破陈俗旧习“冰”,干部群众齐上阵。绿色殡葬改革,表面上改的是风俗习惯,实质上变的是陈规旧念,群众思想上的“冰”不化解,绿色殡改的步子就迈不开、走不远。

绿色殡改启动伊始,南和县即通过县“一报两台”“农村大喇叭”“道德红黑榜”等载体,利用村民座谈会、悬挂条幅、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借助“三下乡”“文化七进”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迅速提高农村百姓对绿色殡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做到了家喻户晓。

同时,发挥全县干部、农村党员和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的典型示范作用,全县7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218个行政村的640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签订承诺书,带头当好绿色殡改的拥护者、示范者。

各行政村则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将绿色殡改纳入村规民约,推行“厚养礼葬”理念和以简单庄严“追思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丧事礼仪改革。同时,县里成立丧葬环境治理执法大队,全面整治和规范殡葬秩序,严禁城乡街道、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噪音扰民和焚烧燃放等行为,全面消除封建迷信的丧葬陋俗。

三破老旧墓地治理“冰”,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南和绿色殡改顺利推进的关键之一,是充分尊重群众多元诉求,在全域推进中,不搞简单生硬的“一刀切”,而是分类施策,柔性推进,保障殡葬改革工作出实效。这在老旧墓地改造中尤其显著。

南和的主要做法是强化源头管理,对全县老旧墓地实行“控增减存”,除了对耕地内及老旧墓地内严格禁止“新增”,还注重运用迁、平、整三种方式减少“旧存”:“迁”对原散埋乱葬的鼓励将坟地迁到公益性公墓进行集中安葬,迁建中的火化、骨灰盒、运输等费用由财政承担,每个再补80元;“平”对老旧陵园和散坟不愿迁建的,青砖圈建、统一卧碑,直径不超过80厘米、高度不超过1米;“整”就是在“平”的基础上对老坟地进行修健步道、补种绿植等生态化改造,变坟地为绿地。目前,全县已有115个老旧陵园、6.1万个老旧坟墓完成标准化改造。

公益性公墓是推行绿色殡葬改革的又一关键。为此,全县针对三类村情,规划建设了公益性公墓120处:对有陵园的村,已有坟墓“瘦身”后,按照5年内需要的公墓数量、占地亩数建设公益性公墓,剩余土地先种植经济作物,作为村集体收入,待用时再建;没有陵园的村,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每2万人一处公益性公墓标准建设乡镇公墓,满足10年的使用需求,原则上不低于10亩。

按照“集约化、园林化、生态化”原则,规定公墓单穴不超过0.5平方米,双穴不超过0.8平方米,每亩不少于200套;地上不留坟头,全部采用卧碑,长宽厚分别控制在60厘米、50厘米、15厘米;墓穴前设置硬化通道,墓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并设置了公共祭祀区、防火设施等,由属地乡镇管理人员对公墓进行统一管理。

公墓使用标准上,主要为南和籍的居民使用,同时接受祖籍南和的在外人员回乡安葬和定居南和的外籍人员安葬。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每亩10-12万元的标准给乡镇建设补助,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捐建。对实施搬迁且恢复耕地的,进行一定奖励并免费提供安葬墓位。

把握惠民利民原则,让群众感受改革的好处——

南和殡改改出了三个实效

实行绿色殡改以来,南和县始终坚持惠民利民原则,通过积极稳妥的改革,将不堪重负的丧葬负担减了下来、本该节省的土地省了出来、理应优美环保的环境清爽起来,让群众感切实受到这项改革带来的好处,实现了从政府被动推,到群众主动找的实质性转变。

实效一:节支节时,丧葬负担轻了。按照以往丧葬习俗惯例,南和县群众办一次白事,需支付丧葬用品、接待费、演出费等共计3万元以上,全县每年丧葬总支出高达7000余万元。实行绿色殡改后,南和籍非财政供养人员,殡葬过程中产生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费等7项主要费用,共2000元全部免除,县财政每年只投入460万元即可。此外,实行“追思会”、挂孝等新式葬礼,将7日治丧期削减为1-2日,还大幅减少了群众的误工时间,降低了精神负担。

实效二:节地造地,提高耕作效率。殡改之前,群众在陵园或耕地内实行土葬,往往修建高坟大墓,全县每年浪费耕地34亩以上。绿色殡改推行以来,采用集中式公益性公墓安葬,全县每年只需5.7亩土地即可满足安葬需求,较往年节约83.2%的土地。此外,还通过对散埋乱葬和老旧墓地进行标准化“瘦身”,鼓励占用耕地的墓地就近迁入公墓,累计腾换耕地800余亩。同时,耕地内移除坟冢之后,更便于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实效三:节约环保,优化生态环境。传统土葬模式一口寿材需要使用1-1.5立方米木材,殡改后统一使用骨灰盒,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2300余立方米。旧有焚烧冥纸等祭祀行为不仅污染大气,还容易引发火灾事故,殡改后推行鲜花祭扫等现代绿色祭祀方式,减少了“烟火味”,增加了“文化味”。

另外,往日丧葬盛行大操大办,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殡改以来侵占道路搭建灵棚、漫天遍地抛撒纸钱、歌舞戏曲表演扰邻的现象被彻底杜绝。如今在南和县,绿色殡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接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参与到全县绿色殡改中来。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