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代表处  |  唐山代表处  |  秦皇岛代表处  |  邯郸代表处  |  邢台代表处  |  保定代表处  |  张家口代表处  |  承德代表处  |  沧州代表处  |  廊坊代表处  |  衡水代表处  |  辛集  |  定州

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
| 环卫一体化委员会

| 美丽乡村建设专委会 | 电商专业委员会 | 碳中和专委会 | 健康乡村建设专委会  | 京津冀智慧农业专委会 | 有机食品委员会  |  健康管理服务专委会

 |  项目服务专委会  |  县域产业服务委员会  |  乡村产业专委会  |  油莎豆产业专委会  |  规划设计研究院  |  乡村服务委员会  |  教育培训委员会  |  三农带头人专委会 

三农服务委员会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河北:精准发力拔穷根,乡村振兴绘新卷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2012年底在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方略,有针对性地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等措施,靶向治“贫病”,精准拔“穷根”,2020年,河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18至2020年,河北连续3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综合评价中获得“好”的等次,连续3年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以来,河北省将62个脱贫县全部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细化15项支持政策,强化产业、就业、科技帮扶,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旅游产业、家庭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全省没有发生返贫致贫现象,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产业全覆盖,“造血”功能强

“在德胜村,微型薯种植农户已经达到180多户,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近5000元,2021年德胜村的微型薯种植产值已超过了1000万元。”2月21日,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高兴地告诉记者,德胜村要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再次“得胜”。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北县德胜村考察调研,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他强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北省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区域落下。

产业扶贫是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河北省把培育脱贫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旅游、家庭手工业、电商等特色产业,让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顶层设计,精准实现贫困户产业覆盖。

河北省建立省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省县“1+62”产业扶贫规划,出台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三年行动等46个政策指导文件。全省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3万个,实现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全覆盖。

2021年,河北省共支持脱贫地区财政支农资金108.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65%。全省62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衔接支持产业项目资金达73.79亿元,占比66.49%。

——突出特色,打造“一县一特、一村一品”。

河北省指导每个贫困县确定1至3个特色带贫优势产业,62个贫困县重点培育农业特色扶贫产业150个,7746个贫困村培育农业特色产品12333个,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布局。

2021年,河北省在脱贫地区聚力打造21个特色产业带、1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5个高端精品。全省7746个脱贫村“一村一品”全部纳入台账管理。

——多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日益壮大。

生态扶贫促双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机械林场将茫茫荒原变成百万亩林海,通过生态旅游、苗木生产等助力脱贫攻坚,使4万多百姓受益,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开对“方子”,找准“路子”。截至2021年,阜平食用菌产业带动1.5万户农民增收,威县“金鸡帮扶”为4个乡镇的数千名群众分红……脱贫地区产业更强了、人气更旺了,老百姓腰包更鼓了、精气神更足了。

产业发展有活力,乡村振兴添动力。2021年,全省脱贫户产业帮扶在全覆盖的基础上,二重覆盖率达90%,脱贫户年度人均产业收入5998元,比2020年增加655元,同比增长12%,实现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主体带动、技术服务四个全覆盖数量巩固、效果提升。

科技作支撑,开出“致富花”

2月22日,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来到滦州市鸡冠山生态农业产业园,直奔果园指导果农为苹果树剪枝。鸡冠山生态农业产业园,是她爱人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生前最后一个帮扶基地,曾经的弃水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成为父老乡亲致富的金山银山。

李保国教授用30多年的坚守与付出,推广实用技术36项,让140万亩荒山披绿,让10多万农民摆脱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称赞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由保定市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发起实施的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自2017年开始实施,辐射带动3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做法先后入选2019年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第二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用科技照亮脱贫路,让技术开出“致富花”。以科技作支撑,为河北精准脱贫、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硬核”力量。

政策体系建起来。河北省陆续出台《河北省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举措》等政策文件,形成了科技主动助力扶贫产业、产业需求对接科技成果、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良好局面。

科技平台搭起来。河北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探索形成“创新创业平台+贫困村+贫困户”的创业扶贫模式。到2021年底,河北省建设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39家、山区“四个一”科技示范基地60家,星创天地720家。

科技服务沉下去。2021年,河北省把提高科技含量作为关键性举措,坚持到村到户到项目,持续提升脱贫地区科技服务水平。采取专家技术人员包县、包基地、包园区、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形式,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589项。继续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组建农技特聘员队伍182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000名,培训农民32415人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素质不断提升。

就业增收入,幸福生活“稳稳的”

在魏县广锦箱包微工厂,张辛庄村村民曹丽芳在缝纫机前熟练地赶制箱包。“一个月能收入4000多块钱,还方便照顾老人。”至2021年底,魏县的扶贫微工厂数量达到四五百家,解决近4万人就业。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魏县发展“扶贫微工厂”,创建了村建、企用、乡管、县补的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入“全国脱贫攻坚100计”第一计。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省委、省政府抓紧抓实就业创业扶贫工作,多措并举帮助贫困劳动力提高劳动技能、拓展就业渠道,不断提高就业扶贫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更多人掌握了专业技能——

2月21日11时许,在北京市西城区中油住宅管理中心,张北县元泉厂村村民侯玉启正通过电脑控制燃气锅炉,保证用户室温达标。一个采暖季,侯玉启夫妻可以收入3.6万元,“打工种地两不误,一年四季有收入”。

近年来,河北省加强贫困地区群众技能培训,创办“农民夜校”“讲习所”7000余家,因人而异、量身定制、按需供给,实现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增收致富技能,坚定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心。

更多人接受了职业教育——

23岁的杨嘉林,供职于SMC(中国)有限公司,月薪4550元,还能补贴家用,巩固脱贫成果。2018年,这个来自隆化县贫困家庭的孩子,成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第一届学生,享受到了“三免一助”政策,学校还为他推荐了工作单位。

河北省围绕岗位需求,采取“岗位+技能+贫困劳动力”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对于接受技工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杂费、书本费,并给予生活补助费,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更多人找到了理想工作——

唐县羊角乡僧贯村村民王会宇,通过京唐扶贫劳务协作在北京找到了月薪6000元的理想工作,让家里有了稳定收入来源,顺利脱了贫。

跨省输出做到“准”,省内协作做到“稳”,河北省坚持把劳务协作作为拓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输出地与输入地对接,着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河北省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针对性就业帮扶工作,2021年发放脱贫人口就业补助资金4508万元、惠及1.91万人。2021年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90.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以精准扶贫拔了“穷根”的燕赵大地,向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坚定前行!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署,为各级政府、涉农机构(龙头企业)提供:1、“三农”调研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2、“三农”系列培训;3、“三农”项目咨询;4、“三农”企业策划;5、“三农”企业资金、市场对接;6、“三农”政策补贴咨询。我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助力河北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袁桐利对我会批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有力,为推动我省“三农”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三农”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进入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公众平台

新闻热线:0311— 66566806、6656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