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召开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闻发布会
12月19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薛冰山介绍我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和安排;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韩晓斌,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和美乡村处处长刘丽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促进处处长李景锋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主持。
发布会上,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薛冰山介绍了我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和安排。以下是发言实录: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2023年以来,河北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省情、农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难事出发,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等工作,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突出环京津、雄安新区、大中城市、高速高铁沿线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区域,省市县三级每年布局建设一批和美乡村重点片区,围绕重点片区布局建设一批和美乡村。预计到今年底,我省累计布局建设33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建设1万个以上和美乡村,全省和美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擦亮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名片底色。今年11月份,全国乡村建设推进会在我省石家庄市召开,农业农村部对我省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形成了一套政策体系。对照省委省政府和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我们制定出台一系列专项方案和工作要点,对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配套制定《河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参考标准(2024)》和《河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引(2024)》,将全省农村分为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以及和美共富村,指导全省各地村庄分层分类、因地制宜建设和美乡村,分别明确建设内容和发展重点,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缺思路、缺路径”“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
二、打响了和美乡村“第一仗”。我们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建设和美乡村“第一仗”集中攻坚。一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彻底清存量,以村庄周边、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河道坑塘为重点,每季度通过无人机航拍,对积存垃圾开展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跟进整改。严格控增量,探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治理模式,对再生资源进行“一站式”全品类回收利用。完善日常巡检制度,加强对第三方公司工作质效动态监管,确保清扫转运到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持续优机制,压实乡村两级责任,引导群众参与,完善网格化管理、积分制、门前三包等制度,将保洁范围覆盖到整个乡村区域。二是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创新改厕模式,针对平原、山区、坝上、沿海不同条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有效破解冬季冻、夏季臭、成本高、施工难等问题。三是统筹推进厕污并治,突出环境敏感区域,探索推广农村黑灰水一体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治理。
三、提升了村容村貌。坚持以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微改造、精提升,小切口推动乡村建设。一是推动村庄街巷硬化,就地取材、旧砖新用,全省村内现有硬化道路里程数达到22.08万公里,打通乡村“最后一米”民生路。二是改造建设“小三园”,实施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拆违章建筑“三清一拆”工程,利用清拆出的空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脏乱差变成了小景观。三是全域治理纳污坑塘,完善遥感识别、现场核查、问题交办、整改要账的闭环工作体系,纳污坑塘和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脏水坑建成了养鱼塘、荷花池,“龙须沟”变成了清水河。四是推广装配式农房,坚持农户自愿、企业自主、政府支持,对新建装配式住房的每户补助1万元,一些县农村80%新建翻建住房采用装配式建筑,改善了村庄风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四、开展了系列专题活动。积极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推动和美乡村联合共建,实现和美乡村成果共享。一是推进全国范围的经验交流。今年11月,全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召开,全国各地乡村建设相关人员来我省实地观摩、交流经验。二是协同推进京津冀和美乡村建设。我省先后多次联合北京市、天津市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就京津冀和美乡村困难瓶颈、建设路径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探索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三是实施和美乡村文旅融合焕新行动。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立足双方资源政策优势,就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进行深度合作,在片区布局、标准体系、项目建设、资源对接、宣传推介等方面进行统筹整合,推动乡村建设与乡村运营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实现资金衔接、资源互补,工作联动、合力共建。今年6月份,双方联合开展了“美好乡村等你来”资源对接推广交流活动等系列活动,和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率先破题、取得初步成效。
五、构建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坚持用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坚持五级书记抓和美乡村,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和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推进体系。二是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会议,10月9日,在衡水市故城县召开了第二次全省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会议,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批示,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各地实地观摩交流了和美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着力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政策集聚机制。将和美乡村重点片区作为长期稳定的载体和抓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片接着一片推,引导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层面,有效整合各类政策资源,鼓励资金、试点、项目等优先向重点片区倾斜,率先建成一批典型示范样板。四是强化竞争激励机制。通过“竞争性遴选+差异化奖补方式”,每年激励一批和美乡村重点片区、重点村,对建设成效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点片区可连续支持,对建设效果不佳、推动不力的暂缓支持或动态退出。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
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环节实录:
长城网记者:请问编制《河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参考标准》和《河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引》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什么?在指导未来五年我省和美乡村推进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省农业农村厅和美乡村处处长刘丽萍回答:
感谢记者朋友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河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我们历时近一年的时间,经过多轮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反复修改,组织编制了《河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参考标准(2024)》和《河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引(2024)》。重点聚焦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短板、公共服务弱项、产业问题、村庄发展分类及规划编制问题、文化保护利用及价值转换问题、资源闲置及经营利用问题等七类问题,立足河北实际,着眼于五年内发展目标,定性定量落实不同类型村庄和片区的目标定位、发展重点、参考标准、建设路径等内容。《标准》和《指引》既体现了中央层面的政策要求,又借鉴了先进省份经验,同时紧密结合了河北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为全省各地各部门开展和美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也是未来5年我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项目遴选、综合评价、结果认定等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
《标准》聚焦工作要求和参考指标,使用主体主要为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一方面,以行政村为基础,分类梯次推进。根据村庄发展现状和发展定位,分别确定为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美共富村,不同类型的村庄有不同的建设重点和具体目标,让所有村庄都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推动村庄科学建设、迭代升级。其中,干净整洁村,聚焦解决“脏乱差”问题,重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尽快实现村庄干净整洁,这是底线要求,所有村庄都要达到。美丽宜居村,聚焦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围绕水电路气信、文教医保服等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村庄宜居宜业水平。和美共富村,在全省和美乡村建设中全面或单项领先领跑,在乡村宜居、服务完善、产业兴旺、文化彰显、治理有序、生态和谐等方面探索总结可学习可借鉴的机制做法,引领全省村庄迭代升级。另一方面,以重点片区为载体,统筹连片建设。将重点片区作为资源集聚的平台、凝力发展的平台、机制创新的平台,以人居环境连片整治为基础、以产业集聚融合为核心、以和美共富村为带动、以组团联动发展为标志,在环境整体蝶变、片区空间重塑、产业能级提升、设施共建共享、片区共富共美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率先建成一批典型示范样板。
《指引》聚焦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用主体主要为基层(县、乡、村)干部。重点从规划引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乡村治理、连片建设等要素,逐一进行解析,每个要素均明确了建设要点,指出了建设路径,并提供实景图片和典型案例,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对和美乡村建设的具体事项给出方向指引和技术导引,有效帮助基层干部群众提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能力和水平。
谢谢。
河北日报记者:请问在今年的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中,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方面采取了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韩晓斌回答:
感谢您的提问。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抓载体、抓典型、抓特色、树品牌,推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面展示新时代农民群众精神风貌,趟出治理好路子、讲出文明好声音。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五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深化村党组织分档管理,全省共评定A档村1.35万个。探索推行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准入制”“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行,全面梳理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有效减轻基层负担。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农村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教育活动,组织活动1.3万场次、受众388.1万人。
二是强化典型引领。全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模式,认真梳理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各地持续创新乡村治理载体,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深入挖掘提炼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开展务实管用乡村治理方式遴选,清河县“议事听评会制度”等5个典型治理方式向全国推广,打造乡村治理“工具箱”。全面总结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注重素质提升。持续开展“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乡村治理骨干培训班14期,线上线下培训县乡村干部近万名。深入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1000名学员集中培训任务有序开展。以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素养提升为重点,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全年累计培训各类高素质农民3万余名。依托“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深入基层对村“两委”干部和乡村“法律明白人”进行法治培训,共举办50余场,直接受众1.5万余人。
四是丰富文体活动。紧紧扭住做大叫响“冀农乐”农民文化体育品牌这条主线,谋划开展一系列农民体育文化活动,持续提升我省农民体育文化影响力。成功举办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邯郸站比赛,吸引全国3000多名农民运动员及跑步爱好者报名参赛。办好“冀农乐”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系列赛、“冀农乐”和美乡村村跑、农趣运动会等系列赛事,不断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全面组织开展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展演活动,全面展示燕赵文化独特魅力。深入挖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拓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途径。组织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省农民群众阅读热情,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谢谢。
人民网记者:河北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第一仗”,采取了哪些推进举措?
省农业农村厅和美乡村处处长刘丽萍回答: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第一仗”,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弱项,从人民群众所感所急的“脏乱差”问题清理整治这件实事入手,在全省强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深入清存量、控增量、建机制,年内基本实现全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长效机制建立运行。重点采取四项举措: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统筹协调作用,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班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协调调度等制度。各级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都成立了工作专班,协调联动、紧密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开展调研指导。省直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指导组,就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问题等深入一线开展集中调研指导,探索建立完善长效机制。2024年10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村内保洁、垃圾分类、收转运体系、投入保障等方面,探索优化了一批管用有效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常态监督。省委省政府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四轮无人机暗访航拍,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暗访航拍全覆盖。共抽查184个县次212个乡镇4063个村。每轮暗访结束后,召开全省调度会议,播放航拍视频片,通报典型问题。目前,全省已召开三次调度会议。通过持续深入清存量、控增量,优化完善长效机制,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严格督促落实。用好无人机航拍、群众随手拍、电话举报投诉等方式,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全过程监督。特别是坚持问题导向,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建立问题发现、整改、督办、提升常态化监督机制,形成工作闭环,推动末端落实。
谢谢。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瞄准“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我省在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方面,将谋划哪些重点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促进处处长李景锋回答:
感谢您的提问。
到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今年11月6日,全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省召开,我们向兄弟省份分享了河北经验做法,也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充分肯定。今后,我们将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聚焦现阶段农民群众需求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重点实事,抓一件成一件,让农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积极适应当前城乡演变趋势,应对乡村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指导各地用好河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参考标准和建设指引,坚持需求导向谋划布局建设规划,对有需求、有条件的村庄加快编制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展开,不能都推倒重来,搞大拆大建,切实提高村庄规划的实用性。
二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近几年,全省农村厕所改造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是农村的重要短板。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按照积极推进、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自下而上、敞口补助的原则,科学有序推进厕所改造提升。持续推进厕所设备维修、粪污清掏、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公厕管护、运行监管“五项机制”的落地落实,做到建得好、用得住。
三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紧盯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农房抗震改造、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加强重点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公交、邮政、物流等农村地区网点布局,着力构建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
四是着力优化公共服务。聚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县乡村公共资源投入和统筹配置力度,因地制宜加强村级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老年食堂等户主养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不断完善农村适老化设施。同时,支持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建设综合服务设施,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
谢谢。
文章来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署,为各级政府、涉农机构(龙头企业)提供:
1、“三农”调研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
2、“三农”系列培训;
3、“三农”项目咨询;
4、“三农”企业策划;
5、“三农”企业资金、市场对接;
6、“三农”政策补贴咨询。
我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助力河北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袁桐利对我会批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有力,为推动我省“三农”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三农”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