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  |  唐山市  |  秦皇岛市  |  邯郸市  |  邢台市  |  保定市  |  张家口市  |  承德市  |  沧州市  |  廊坊市  |  衡水市  |  辛集  |  定州

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
| 环卫一体化委员会

| 美丽乡村建设专委会 | 电商专业委员会 | 碳中和专委会 | 健康乡村建设专委会  | 京津冀智慧农业专委会 | 有机食品委员会  |  健康管理服务专委会

 |  项目服务专委会  |  县域产业服务委员会  |  乡村产业专委会  |  油莎豆产业专委会  |  规划设计研究院  |  乡村服务委员会  |  教育培训委员会  |  三农带头人专委会 

三农服务委员会

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一起揭秘邯郸市复兴区乡村生态环境蝶变之路



初春,走进康庄乡石坡村,但见笔直街道干净整洁,异彩纷呈的文化墙引人驻足;居民住宅鳞次栉比,一尘不染的绿美庭院映入眼帘……目前,该村石坡文化广场,70、80记忆馆,蔺家河“相如”广场,柿子沟景区等相继建成,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庄”。


由几年前的垃圾遍地,到如今绿意盈村,石坡村的蝶变只是邯郸市复兴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复兴区委、区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建管并重”的思路,解放思想、苦干实干,全民参与,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生态环境蝶变之路,并取得了不俗成绩——2020年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成为全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完成示范县区,所有村庄全部建成绿色村庄,4个村获国家森林乡村,9个村获省级森林乡村。




坚持统筹推进

走好整治一盘棋

复兴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把所有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全域规划美丽乡村


将全区41个农村全部纳入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聘请绿十字、北京土人、清华同衡等设计单位,因地制宜对村庄建设分类规划,村庄规划设计全覆盖。依托省园博园、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沁河郊野公园等生态建设重要工程,带动、串连周边村庄一体发展,实现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打造特色美丽乡村。


全域整治人居环境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线、由线向面、由村向乡拓展,把一个个“盆景”连成一片片“风景”,实现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统筹山水林田湖和自然资源,全力推进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带动周边村庄整体打造,重塑良好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全域推进示范带动


按照“全面铺开,重点突破”的思路,先后创建风貌优美、特色鲜明、民风淳朴的精品村十多个,打造沁河大道、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康庄大道、观岭山风景道、康湖森林观光大道等美丽乡村风景线十多条,建成“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2个,省级美丽乡村11个,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山一天地、一河一风光”的良好格局。


坚持抓住重点

人居环境大提升

复兴区坚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按照“统筹规划、乡镇主体、区级奖补”的思路,全面开展十大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环境革命”,让美丽乡村成为生态复兴的最靓底色。


全面改善农村水质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累计投资1.12亿元,对41个村生活污水有序开展治理。率先启动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水冲式公厕改造83座,户厕改造12104座,改厕率达到97.81%。全区所有河流劣V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


全面推进“垃圾革命”


持续推进农村环卫保洁一体化,采取政府购买、公司运作方式,配备保洁员、垃圾清扫车、收运车,建设垃圾转运站,保障了农村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一体化。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推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定时上门、定人收集、定车清运、定位处置的“四分四定”模式,覆盖率100%。


全面规范农村房屋建设


开展“无违建乡、村”创建,共计拆除面积300万余平方米,清腾土地1.5万余亩。对村庄垃圾、坑塘、残垣断壁、杂物等进行清理,利用拆除的空闲地打造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122个,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加强农村建房管控和指导,打造了石坡村、牛叫河村等一批具有乡土气息、传统味道的“网红村庄”。


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结硕果

大力开展“村庄”“河渠”“荒山”“街路”绿化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村路网,发展生态经济,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乡村”。


大力开展村庄绿化


注重环村林带与庭院绿化相结合,41个村庄全部完成了50米环村林带建设,打造出60余条绿美街道和8000余个绿美庭院。在主次干道两侧20米以景观林为主,村庄周边推广核桃、桑树、元宝枫、文冠果等经济树种,提高群众收入。在村庄内道路和庭院种植由区财政统一提供的樱花、桃树、金叶榆等彩叶、开花树种及核桃、苹果等果树。


建设清洁美丽田园


按照“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原则,对规模养殖场“一处一策”,落实好雨污分离、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实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


全力完善村庄路网


将农村街巷硬化工作列入民生实事,投资4200余万元对所有农村街巷进行了硬化。投资3.6亿余元打造130公里农村四好公路,主干公路全部达到四级以上标准,穿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化,41个村均实现公交直通市区,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图片
图片


坚持留住乡愁,宜居宜业奔小康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创建评选活动,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留住乡愁韵味,倡导时代新风。


树好乡村文明新风


所有村庄均建立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明素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农村、进田园、进庭院。


守好农村乡愁古韵


深度发掘农耕文明、乡村传统、特色文化、民俗风情,保护和整理各村的历史遗存,包括新中国初期建设的渡槽、知青礼堂,明清时期的晋商古道,战国白起墓,龙山文化遗存-涧沟遗址等,发掘跨越古今、兼容并蓄的乡土文化。注重推动乡村文化与生态融合,打造了东店子森林生态旅游度假村、南牛叫生态健康小镇等一批特色乡村。


护好历史文化记忆


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对南牛叫村明清时期的建筑进行了修缮,让古村落再度焕发青春,打造石坡民俗民宿和峡谷文化旅游村、贾沟大渡槽文化村等一批传承历史记忆的乡村。积极发掘整理村庄历史文化,建成涧沟村陈列馆,石坡村70、80记忆馆等,为市民留下乡韵乡愁,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记忆。


大力振兴美丽经济


多渠道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逐步丰富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电子商务等美丽业态,让农民吃上“生态饭”。牛叫河村通过环境整治,成为“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年旅游观光客流量达到5万人次以上,村民的农副产品达数十个品种,村集体资产由2014年底的5万元增值到45余万元,村内累计实现旅游收入达1000余万元。


坚持建管并重

创新机制作保障

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立了一套常态、长效、配套的管理机制,巩固和保持已有整治成果,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重点工作推进指挥部,由区委书记担任政委、区长担任指挥长,各乡镇和有关区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形成了党委全面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格局。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工作计划、专项方案、攻坚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科学规范进行。实行领导干部包联机制,区四大班子成员、乡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分包一个重点村,联系指导工作。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实行区级财政、乡村自筹、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统筹资金。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撬动社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以乡镇为管理主体、村庄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为服务主体“四位一体”的农村生活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确保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有效。






来源:邯郸日报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署,为各级政府、涉农机构(龙头企业)提供:1、“三农”调研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2、“三农”系列培训;3、“三农”项目咨询;4、“三农”企业策划;5、“三农”企业资金、市场对接;6、“三农”政策补贴咨询。我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助力河北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袁桐利对我会批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有力,为推动我省“三农”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三农”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进入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公众平台

新闻热线:0311— 66566906、66566905